黄强:《金瓶梅风物志》
内容简介
《金瓶梅》因为包含着女人、金钱、腐败、市井、情色等元素,400多年一直饱受垢议。
该书是一本用另类视角、另类眼光诠释《金瓶梅》的著作。本书从历史角度、服饰描写、饮食习俗、民俗风情、经济生活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探究《金瓶梅》反映的明中叶服饰潮流、官场腐败、婚姻基础、养生之道、游艺娱乐、购房置业等社会生活,涉及官场、情场、生意场、房地产等领域,告诉读者一个曾经被误读、误解的《金瓶梅》,其实是一部明中叶的百科全书。
对于《金瓶梅》中房地产以及女性服饰的研究,是该书的一个创造,作者独具慧眼,广泛搜集资料加以整理,得到了颇有意义的收获,使读者对明中叶的住宅房、商品房,女性衣著的了解有了极大深入。
目录
序一 《金瓶梅》的“另类”研究(王汝梅)
序二 一个新学人 一类新课题(吴敢)
自序 说不尽的《金瓶梅》(黄强)
序章 《金瓶梅》书名解
第一章 从历史角度考察《金瓶梅》
第一节 西门庆原型考
第二节 西门庆的帝王相
第三节 《金瓶梅》成书年代考
第四节 明武宗与临清
第五节《金瓶梅》中的清官
第六节 《金瓶梅》中的临清钞关
第二章 从服饰描写考证《金瓶梅》
第一节 服饰与《金瓶梅》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金瓶梅》服饰名物考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女子内衣
第四节 《金瓶梅》妆花服饰考
第三章 从饮食习俗探究《金瓶梅》
第一节 《金瓶梅》中的饮食史料
第二节 《金瓶梅》与饮食养生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茶文化
第四章 从民俗风情验证《金瓶梅》
第一节 花灯与《金瓶梅》
第二节 双陆、蹴鞠与秋千
第三节 物欲与裸婚
第五章 从经济生活研究《金瓶梅》
第一节 《金瓶梅》中的住宅房与商用房
第二节 《金瓶梅》的庄田府第置业
第三节 西门庆的生意经与人才观
附录一:明武宗未必最荒淫
附录二:《金瓶梅》研究中的新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金瓶梅风物志》推荐语
自序:说不尽的金瓶梅
在许多人的眼里,《金瓶梅》是本淫书,这似乎已成定论。封建王朝的禁毁书目里,少不了《金瓶梅》。因此,四百多年来,对《金瓶梅》的压制、打击可以说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的书商遭遇生活厄运,就有流言说是因为刻印《金瓶梅》而招致的报应。
《金瓶梅》给人们似乎从来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即使对待《金瓶梅》研究者,大众往往也没有好脸色,一听说此公是研究《金瓶梅》的,便报以摇头、耻笑、鄙视。《金瓶梅》的研究者没有其他学术研究者那么幸运,被认为是学问家、值得尊敬的学者。《金瓶梅》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艰难流传。
经过时间洗礼,大浪淘沙,许多趋炎造作的小说灰飞烟灭,《金瓶梅》却依然存在,并且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研究者翻阅它是因为研究必须先欲了解,批评者翻阅它是因为充满好奇。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历来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它却得益于《金瓶梅》。
即使西门庆是一个丑陋的角色,大淫棍、大色魔,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懂得经营的成功商人。潘金莲也被人们视为淫乱荡妇,但是她身上具有的叛逆性,使她具备了典型人物、典型个性的艺术魅力。李瓶儿的悲惨命运,让许多读者为之动容,然而她对待花子虚的薄情、狠毒,又何尝不让读者憎恨呢?
帮闲人物应伯爵、谢希大,他们可恶、可怜、可笑,却是《金瓶梅》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丰富了《金瓶梅》人物画廊的艺术性。
《金瓶梅》所处的时代是“存天理,去人欲”的明王朝,同样也是社会制度松弛,越礼违制的时代。作者原本是个受过传统思想熏陶和教育的子民,他或许也曾有过建功立业平天下的想法,但是他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现实,却使他迷茫,逼迫他反思、反抗,对现实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这种思想和时代的矛盾性,同样表现在《金瓶梅》一书中。
许多学者对《金瓶梅》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观点,但是《金瓶梅》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岂是一两代学者可以分析透彻,研究完结的?正如有学者说过《金瓶梅》是说不尽的,因此对《金瓶梅》的研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尽管说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金瓶梅》研究进入了繁荣期,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之和,但是对《金瓶梅》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许多空白点。这里面有学者没有触及到的方面,也有受意识形态影响,不敢涉及的方面。
1994年笔者在《论金瓶梅对明武宗的影射》中曾说过:“自《金瓶梅》以后,传统写法被打破;自《金瓶梅》以后,皇帝老儿也可批评。”
对《金瓶梅》的研究,需要有兰陵笑笑生的勇气,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社会,敢于批评皇权,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只有这样,《金瓶梅》研究才能别开生面,有生气,有看头。
2003年12月3日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
后 记
1鲁迅曾评论《红楼梦》:“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为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色情,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段话对于《金瓶梅》同样适用,尽管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对《金瓶梅》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交加,但是对《金瓶梅》的看法、认识始终是存在的,并不因思想禁锢而灰飞烟灭。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金瓶梅》研究可以说是领域广阔,成果丰富。但是由于《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对《金瓶梅》的研究并没有穷尽,仍然有许多可继续开发的空间。
黄强与王汝梅于封大相国寺,2005年9月18日
如今,对《金瓶梅》的文本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对它的文化研究显然还相对薄弱,这正是《金瓶梅》研究需要进一步开拓,而且可以拓展的地方。学术研究贵在创新,能从平常的资料中看出不平常的问题,对《金瓶梅》研究也不例外,只有拥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才能慧眼独具。
我不做《金瓶梅》的版本、文本研究,换言之,我不从正统的或者说主流的观点、角度评论《金瓶梅》,而侧重服饰等文化、经济、艺术方面的研究,即非主流或者说是以一种近似另类的角度审视《金瓶梅》,因此读者可能会感到本书对《金瓶梅》思想、艺术性论及比较少,而对文化、饮食、服饰、经济等问题探讨较多。
研究《金瓶梅》对我来说并非偶然。早年我师从江苏教育学院徐仲涛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读,对明朝的文化史尤其关注,并试图从明代言情、艳情小说入手进行探究。
1989年齐鲁书社出版了《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足本,当时规定只有高校中文系正教授才有资格购买,导师因此分到了一个名额。我由起初对《金瓶梅》的好奇,到精读,细细推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书中对服饰的记录非常详细,对时代的把握非常准确,结合我对文化史的研究体会,可以看出服饰隐含着时代背景、成书年代等信息。
1992年我写出了《从服饰看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一文,提出了《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即不是吴晗说的万历朝,也不是周钧韬说的嘉靖朝,而是明武宗的正德朝的观点,成一家之说。论文刊登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1期,不仅《周末》《金箔报》等报刊上进行了学术介绍,而且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也予以全文转载。
当时写此文时,并无顾忌,只是不想人云亦云,也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与学术权威唱起了反调。1994年所写的《论金瓶梅对明武宗的影射》,沿袭和发展了我的正德朝观点,此文发表后又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在《金瓶梅》时代背景方面,以前主要有嘉靖朝、隆庆朝、万历朝等说法,而通过研究,我提出了正德朝的观点,以及《金瓶梅》是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影射,西门庆在书中像个皇帝,其原型是明武宗等学术观点。
这些观点刚提出时,还比较孤立,属于一家之说,但是我却坚信不疑。现在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呼应,他们通过对典籍的考证,史料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证明《金瓶梅》反映的是正德朝的史实。
临清市博物馆叶桂生从出土文物王东洲墓志铭碑文,以及明代文人谢榛诗文等方面进行考证;河北师范大学霍现俊教授出版了《金瓶梅新解》《金瓶梅发微》《金瓶梅人名解诂》专著,通过史料的对比,以及从时代精神、地理位置、人名寓意等多方面、多角度探究,得出《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是正德朝,明武宗是西门庆的原型等结论;绍兴市水利局盛鸿郎高工出版了《萧鸣凤与金瓶梅》一书,认为《金瓶梅》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说,小说主角西门庆是居于豹房内的正德帝。
当然,有学者在对盛鸿郎观点进行批评时,也对此观点进行了揶揄,“众所周知,把《金瓶梅》主人公西门庆的原型看作明武宗,学术界早有其人。坦率地说,由于其离学界共识太远,个别主张者似乎一直在唱独角戏外,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回应。”(潘承玉《匪夷所思的想象探戈——评盛鸿郎《萧鸣凤与〈金瓶梅〉》,刊《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学术允许争鸣、批评,但是随意贬低他人观点,并不是严肃的学术态度。西门庆对明武宗影射的观点由我率先提出,多位学者呼应,并且从不同角度论证,说明关于正德朝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岂是独角戏?
但是我没有进行论争,我只是埋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论据支持观点,而不必考虑他人怎么说。多发一篇论文,是否在核心期刊发表,对大学的老师们来说,可能影响他们职称评定,但是对我毫无意义,我写的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文摘周报》《读者》转载,我出版十多本专著,而且不要补贴经费支持,我懒得批驳,不屑一辩,更不会打笔墨战帮助他们炒作。
2这本书稿的部分内容,曾在网络上发布,又经网络红人倪方六的介绍,网络点击量在500万次以上,有的网友甚至建议作者上电视媒体开讲《金瓶梅》。
网络转载较多,开始还知道其中涉及的《金瓶梅》服饰、花灯民俗、性文化等新奇观点的内容出自我的论述,几经转载后,已经没有了作者署名。我曾见到海外的星岛网,说及明代及《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服饰,竟然全部是笔者写的内容。
作品或观点得以流传,被广泛引用,这是好事,说明研究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至少也说明是一家之言,有可取之处。但是观点的原创、来源被遮蔽,甚至可能被某些心术不正者“拿去”变成他的研究成果,则不是我愿意见到的,客观上等于助长了学术腐败之风。网络转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抄袭、剽窃、掐头去尾等不规范的行为普遍存在。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梅朝荣所著《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书中《十五元宵闹花灯》一节竟然大段抄袭拙文《花灯与金瓶梅》(刊《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上网一查,这位号称历史与生活评论家、畅销书作家梅朝荣已经出版了二十多本跨学科著作,被多人投诉抄袭,名声欠佳,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创作团队,抄袭他人作品,署他的名字出版。
网络上的热评,使我有了一点知名度,2009年主持人江文邀请我在江苏文艺电台《文艺非常道”》节目开设“另类角度审读金瓶梅”系列讲座,颇受听众欢迎。
《金瓶梅风物志》的内容远比我的第一本金学专著《另一只眼看金瓶梅》要丰富,编排上按专题归类,更方便阅读。
本书也是我金学研究的精华所在。不过在出版方面远不如我的服饰史、民国生活题材书稿顺当。书稿选题甚至通过了几次,均因故未能出版。几年来,陶玮、李鑫、厚艳芬、李智初、常绍民、张爱彪等师友,为本书出版都付出过努力,在此表示感谢。
出版本书是需要有胆识与眼光的,承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责编郭晓鸿编审的厚爱,本书得以在该社出版,相信他们的眼光,信任他们的能力,欣赏他们的魄力,经过他们的用心编辑、精心包装一定会呈现给读者一本观点新颖、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金学著作。
3有关《金瓶梅》的研究,思想、艺术、作者、成书等研究方向仍然占据主流,文化乃至更广阔的方面相对薄弱。我赞同吴敢先生在《序》中说的观点:“因为长达百年的开掘,该说的话行将道尽,给人难乎为继的感觉。譬如《金瓶梅》作者研究,如果没有新的文献发现,如果不用新的方法将全部已经用过的史料重新排列组合,确实再说也是白说。但《金瓶梅》文化研究,或者再分出一支《金瓶梅》传播研究,不仅是金学的延续,更是金学的新生。”
《金瓶梅》研究在新时期出现过繁荣,中国金瓶梅学会也曾是开展学术活动最为繁荣的国家一级学会。在进入新千年之后,中国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浮躁期,《金瓶梅》研究及其《金瓶梅》学会,也曾一度出现内忧外困的状况,好在金学同仁依然团结,《金瓶梅》的研究活动仍然在曲折中前行。
因为工作与兴趣的关系,我很少参加其他学会的学术活动,而从1997年开始至今的十多次《金瓶梅》国际、国内研讨会几乎是每次参加,共提交了26篇论文。不为评职称,不为炒名气,只是耕耘不问收获。因为喜欢《金瓶梅》这本书,以及由这本书折射的明中叶至晚明时期广阔的时代风貌,文化背景,市井风情。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寂寞的朋友。少了功利性,少了浮躁心,甘于寂寞,不甘平庸,才能把学术做新、做深、做好。
最后要感谢王汝梅、吴敢两位金学前辈的赐序,给拙著增色;感谢王平、董国炎、赵兴勤、孙秋克、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史小军、曾庆雨、李桂奎、王昊、胡衍南、杨彬等金学同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赵超老师的推荐,因为有他们指导和帮助,我才能有所进步。
三月的南京,时令已过立春,乍暖还寒。夜深人静时,正是笔者伏案工作的最佳时间。凌晨,暂停敲击键盘,稍作休息,开窗更换一下室内的空气,夜间很凉,月光暗淡,小区住户的灯光几乎都关掉了,人们进入了梦乡,可是我却无倦意。
这十多年,著作一本本出版,几乎都是利用夜晚的时间,有人问我不辛苦吗?我回答冷暖自知。等到书稿变成铅字,翻阅新书的感觉真好。抚摸新书让我陶醉,那是汗水凝聚的成果,那是辛劳换来的喜悦。
一本书稿完成了,又开始构思下一本,始终走在研究之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喜欢做这样的事,习惯忙碌的节奏,这对我来说,不是苦,而是享受。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凌晨,南京文津桥畔
作者简介:作者近照
黄强(1963-),字不息,江苏南京人。受业于江苏教育学院徐仲涛教授,并得到北京大学林庚教授指点。长期从事新闻、出版、研究工作,创办或参与创办南京地区多个平面媒体、电视新闻栏目、网络媒体。
现为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战略发展委员、客座教授,商务印书馆太原分馆特约编辑,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今日头条千人万元计划签约作者、腾讯企鹅号万元保底签约作者。
自媒体-今日头条黄强黄不息,连续两年上榜今日头条年度文化号。
研究涉及服饰史、明清小说、置业经济史(购房史)、佛教文化、民国老照片、南京地方文化史等领域,均有著作出版。
曾独辟蹊径,将服饰学知识应用到《金瓶梅》研究之中,拓展了《金瓶梅》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第一个在《金瓶梅》研究领域提出了时代背景为正德朝的学术观点,成一家之说;出版中国第一本内衣史专著、中国第一本文人置业经济史(购房史)专著、中国第一本南京区域服饰史专著。其学术研究与著作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著作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2017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年度好书。
在报刊杂志、海峡两岸、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从服饰看金瓶梅的时代背景》、《王昭君和亲史实辨误》、《汉代的冠》、《变化中的时尚风景》、《中国佛教寺院经济刍议》、《民国内衣束放之争》论文近20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多次全文转载。
已出版专著15本:
1、主编/主撰/摄影《玄奘与南京玄奘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2、独著《另一只眼看金瓶梅》,中国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
3、独著《中国服饰画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4、独著《中国内衣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1月;
5、独著《衣仪百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6月;
6、独著《走进佛门》,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7、独著《文人置业那些事》,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8、合著《老明信片·南京旧影》,南京出版社2011年12月,
《老明信片·南京旧影》高清典藏本,南京出版社2012年7月;
9、独著《玄奘》,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10、独著《消失的南京旧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11、独著《服饰礼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12、独著《趣民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
13、独著《驱夷保岛郑成功》,南京出版社2016年4月;
14、独著《南京历代服饰》,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
15、独著《金瓶梅风物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
【相关阅读】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